「中秋節過後就沒有人會去買文旦了,而這些果實其實都是農民辛苦的結晶,我們希望藉由加工的方式,讓在市場上找不到定位的文旦,可以進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」。
市面上文旦加工品項雖然豐富多元,但是總量卻不多,主因是文旦加工品多以人工的方式進行分切,導致文旦加工品無法大量推廣至市面上。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作物環境科的科長邱淑媛帶著團隊,積極研發出「文旦加工素材量產技術 」,以自動化設備完成精油刮取、果皮與肉分離及分切與收集,更將取果肉技術與人工相比提升了90倍的速度。「一條龍」的形式,將文旦全果充分利用,搭配已發展成熟且多元的加工產品開發技術,完整串接生產、加工及銷售之產業鏈,不僅為臺灣文旦開創新風味,也讓農產品銷售及農民收益獲得保障及提升。
而邱淑媛的目標不限於此,他放眼國際外銷,相信臺灣有朝一日也能像韓國將柚子茶賣進臺灣一樣,借由文旦加工的方式,把文旦相關的產品傳到世界各地去。